杂文月刊>>推荐文章>>

野味真的很美吗?

2020-03-26 11:46:55 来源:杂文月刊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
张心阳/文

今年元旦春节期间,起源于武汉蔓延至全国乃至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暴发,有不少证据表明,这一病毒来自野生动物体内,或蝙蝠、或竹鼠等。野生动物经过了比人类多出千万年的进化,它们早已与这些病毒达成了和谐共生,或形成了对病毒的抗体。但对于人类,这些病毒往往就是致命的。然而现实中,总有那么一些不安分的人,不能顺应自然老老实实地生活,挑战性地将那些野生动物当成美味,自遭报应且祸及他人。

在我国,捕食野生动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禁止的,不仅早在1989年就实施了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,规定“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”,而且还有过本世纪初源起于广东扩散至全国和世界的SARS的教训。可让人很难想象的是,近些年一些人忘了前车之鉴,置法律法规于不顾,又大肆吃起野生动物来。有人曾在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拍下照片,显示,这家市场不只是对很多种野生动物都有明码标价,其品种之多,诸如竹鼠、狐狸、刺猬、孔雀、大雁、蝙蝠、树熊、狗狸獾、猪狸獾、香椿鸟、海狸鼠、野山羊等,更是令人乍舌。这不仅表明法律在一些地方已成为一纸空文,更表明人们对吃野生动物的挑战又大大“迈进了一步”。过去曾听老人们说,蝙蝠、蝎子、蜈蚣、壁虎等都是有巨毒的。然而现在居然有人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。且不说其滋味和营养到底如何,仅仅听这些名字,就足以让人退避三舍。对于这些动物,相信先人们一定也是尝过的,就像鲁迅先生说的:“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,不过不好吃,所以后人就不吃了。”先人不仅自己不再吃,还代代相传告诫后人不要吃,吃了会死人。可我们一些人真是太“现代”了,以至忘乎所以。

至于一些人为什么要钟情于野味,我想大概不外乎这样一些原因。

觉得野味更安全,无“公害”之虞。不错,这些年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,特别是饲养动物的肉品,一些饲养者无视法律规定,唯利是图,肆意添加违禁药物,致使肉品中含有各种生长激素和抗菌素。这便使得一些人转身将眼光盯到野生动物身上,将“野生“等同”安全“。可要知道,就算你腰缠万贯,隔三差五地来一顿野味,能改变日常饮食结构吗?李嘉诚能做到?马云能做到?马化腾能做到?我相信他们也许还是不沾野味的。这不是说我们可以甘受“公害”之害,但选择野生动物无疑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,或者说根本就是找错了方向,而呼吁并推动食品安全并从自身做起才是正途。

觉得野味味更美、更营养。老实交待,早些年,我也曾尝过野味,比如知鸟、野猪肉什么的,其实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美的滋味可言,其肉质之粗糙,膻腥之浓烈,让人根本得不到嚼食的快感。清朝李渔曾有体会地说:“野味之逊于家味者,以其不能尽肥。”那种认为野味口感更好的人,其实不过是在某种心理作用下的主观感受罢了。至于其营养成分,有营养专家称,所谓野禽野畜的营养与家禽家畜的区别,不过是放养鸡的蛋与笼养鸡的蛋的区别而已。这种差别除了用“微乎其微”来形容,还能用什么说明呢?更何况丰衣足食之下,我们真的缺营养吗?

这里更要说的是,还有一些人觉得吃野味更有面子,活得上档次。我们在某些豪宴上,总能听到主人在介绍菜品时,说这道菜是从哪里弄来的,那道菜是如何获得的,以表明此宴有不少稀有之物,不仅价值不菲,也显示自己身手不凡。如此把吃到稀有之物当成有面子、上档次,实乃愚蠢之举。在有识之士看来,这恰恰是破坏自然生态的低级趣味者所为——君子者谋道而不谋食,智者更应懂得“天人合一”道理。这里更想说的是,如此之为还不只是发生在一些“穷得只剩下金钱“的人身上,有的还是处在社会金字塔上端的人。除夕临近之夜,笔者行之于某政府机关小院,几位送年货者从面包车上卸下货品,一边清点一边向收货人介绍:“这是羯羊肉,这是土鸡蛋,这是两只大雁……内蒙古……野生的……”收货人西装革履,一一笑纳,连连致谢。在他们看来,能够请人大嚼野生动物是有面子,能够收受野生动物之礼是有地位。一些人的面子成为野生动物的魔咒,他们的虚荣成了野生动物的灾难。

对于动物世界来说,这个星球上真是没有比人类更可怕的。动物依据自身习性而捕食,且以食足为止,保持着生态的平衡。而人类的进食则无边无界,极尽贪婪,乃至打破了食物链。有人说,人是万物之灵。愚以为,在人不能正确处理与自然关系的情况下,人是万物之害,并最终戕害自身。

十四世纪,欧洲发生瘟疫致使数十万人命丧黄泉。荷兰著名画家耶罗尼米斯·博斯绘制了《人间乐园》组画,画家将画分为三个世界,一为“伊甸园”,唯有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动物顺应自然、敬畏自然、循规蹈矩才能形成的极乐世界。二为“人间”,人类凭借自身的智慧和狡黠纵欲无度、暴殄天物,他们在过着随心所欲、为所欲为的生活。三为“地狱”,这里也是一个狂欢的世界,但主角已不是人,而是禽兽和鬼怪,各种禽兽和鬼怪在惩罚着曾经纵欲无度、暴殄天物的人类。这与其说是对当年欧洲瘟疫的深刻总结,不如说是对人类未来的鸣钟警示。

天作孽犹可恕,自作孽不可活。一部关于大自然的记录片的导语说得好,自然可以没有人类,但人类不能没有自然。人类是数十亿年地球的后来客,自然生态的形成是物竞天择的结果,顺应自然是人类生存之基本法则,敬畏自然乃人类繁衍之应有心态。反之,人类偏偏要破坏这一恒定生态,那么大自然必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对人类予以惩罚。

也许有人说,这次发自武汉而蔓延全国的疫情,贪吃野生动物只是一个诱因,还有更多的人为因素。不错,其他因素不能小觑,但毕竟诱因也是主因,如果一再将其忽视,等待我们的只能是博斯画笔下的地狱之门。

来源:杂文月刊
责任编辑:崔国柱
下一篇: 分清楚河与汉界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
相关新闻
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