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文月刊>>推荐文章>>

“她需要!”

2020-05-09 14:13:14 来源:杂文月刊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商子雍/文


上个世纪60年代初,曾在一所中学当俄语教师,尽管时间不长,但和这所学校的关系却无法抹去。2008年,学校迎来了自己的50华诞,邀请我回校参加庆祝活动,好事,当然要去!在校庆活动现场,学校所在区的区委书记问:“商老师,怎么你也来了?”我回答:“书记,我不但这一次的校庆要来,10年以后的校庆可能还要来,我在这个学校教过书啊!可您,10年以后恐怕就来不了了!”他追问:“为什么?”我再答:“那时候您高升到中央,再请就不方便了!”众皆莞尔。

一晃10年过去了,学校的60华诞如约而至,在前往学校参加校庆活动的路上,忽然想起10年前和区委书记的那一番调侃,不禁顿生慨叹,因为这位书记,已经因贪腐在一个副省级岗位上落马了!

来到学校,离开会还有一段时间,在一位副校长的办公室聊天,天南海北,海阔天空,但说来道去,总还是与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有关。这位副校长告诉我,前几天傍晚时分,她和上初中的儿子步行回家,路过街道旁边一个小地摊,摊主是一位老太太,岁数嘛,起码也是年过花甲,在凛冽的寒风中,显得特别孤苦伶仃。儿子停下脚步,蹲了下来,开始挑选货品。母亲定睛一看,发现这里摆放的,几乎全都是女孩子用的那些廉价的装饰物,于是轻声问了一句:“你需要吗?”儿子头也不抬地回应道:“她需要!”母亲不再说话,只是最后付了货款,钱不多,三几十元。

听完这个故事,我沉默了片刻,然后对副校长说:“您有一个善良的儿子;您也是一位好母亲!”

那一天,我和副校长还讨论了这么一个问题:为何时下在街头巷尾摆摊售卖的老者中,好像是以女性为多?是由于那一代受教育年头少的女性收入低、就业率低,老了以后缺乏足够的生活保障?是因为对子女、对孙辈,女性的责任感要更强一些,所以她们要不避寒暑地摆摊挣几个小钱,贴补收入不高的孩子?当然,女性的平均寿命较男性要长,应该也是缘由之一。

开会的时间到了,那天的讨论到此为止。但回家以后,“她需要”这出自一位初中学生之口的三个字,却久久在脑海中徘徊。我们不应漠视(更不要说无视)日趋光鲜的大都市里,仍有生活并不富裕的穷人存在这么一个严酷的现实。我们家附近一条小街的人行道上,常有一位中年农村妇女摆摊卖菜,品种不多,数量也不多,就算卖光了估计也赚不了几个钱。每次我们路过,这位农村妇女总要招呼老伴儿:“买一点儿吧,阿姨!”而阿姨,也果真很听招呼,几乎每一次都会买一点儿,有一次还把人家的菜篮子给清了底儿。还有一天,我们在环城公园散步,碰见一个熟人,抱了一大抱水竹,一见面就送给我们十好几支。“怎么买这么多?”原来,一位老太太在路边兜售,为了让老太太别继续在冷地儿里吹风,她把水竹全给买了。有类似经历的人应该不会太少,如此行事,我想大家也许并没有什么理性思考,只是内心深处的本能使然;但那位初中学生之所言“她需要”,却令我豁然开朗,原来一个善良的人在世间做事,除过要本着“我需要”以外,还应该考虑“她(或他)需要”。人类社会在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时,大家是不是如此行事,我不知道,但处于文明时代的人,这是必须坚守的一条道德底线。

曾经读过一篇题为《权力会导致脑损伤》的文章,是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,其中言道:“神经科学研究:掌握权力会导致脑损伤,领导者失去原本让他们得以成为领导的一种心理能力——设身处地理解他人,也就是共情的能力。”咋一听挺玄,仔细想想,这和我前面提到的既本着“我需要”、也考虑“她(或他)需要”的为人处世原则,不就是一回事吗?一个人能登上领导高位,是因为他具备了给大家办事的能力和觉悟,但掌权以后一旦权令智昏,进而以权谋私,开始不考虑“她(或他)需要”,只满足“我需要”,那肯定是脑子进了水(即所谓脑损伤),距垮台也就不远了;前面提到的那位副省级官员,想来也应该是如此吧!

所以,对权力,才必须要牢牢地关进笼子里!


来源:杂文月刊
责任编辑:崔国柱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
相关新闻
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