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文月刊>>推荐文章>>

最可怕的是,那些不读书的老师在拼命教书

2020-06-04 11:14:22 来源:杂文月刊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
魏剑美/文

我以前还真不知道,很多写书的作家原来自己并不读书。直到某一年作为嘉宾参加“世界读书日”的一个活动。

活动嘉宾共有十几位,多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名流,其中又以作家居多。待到几个“知名作家”开口,我这才知道原来作家自己是可以不读书的,而且似乎越不读书越可能成为“知名作家”。那一刻,我有点恍惚:自己本来是来参加“世界读书日”活动的,怎么来到了“世界不读书日”活动的现场?

不过我也好歹明白了,自己这个“作家”何以不“知名”,都是因为坚持读书给害的啊。

此前虽然听江湖传言说,某“青春文学作家”在大学讲座,公开叫嚣说:“同学们,我是从不读书的,跟大家说,《红楼梦》我至今都没读过!”

当时我还只当是该人的一种营销策略:现在这个社会,你正常说话根本就没人理会,一定要故作怪异反常甚至变态,才能成为新闻人物。譬如书法家,你可以用脚写、用嘴巴写、用鼻子写、用胳肢窝写,甚至用屁股蛋子沾了墨写,无论如何就是不能用手写——用手写的那叫“书法练习者”,用其他方式写的才能称作“书法大师”。

现场听几个名家发表“不读书感言”,我方才确信“作家是可以不读书的”,甚而至于“名作家尤其是不爱读书不该读书甚至不屑读书的”。

有朋友感叹说:“这些不读书的作家,写的书也只配给那些不读书的人读啊!”其实也算一语道破,这些年市场层面畅销的图书,没有几本是真正的读书人写的。基本上都是影视明星、财富大佬、球星歌手在唱主角。即便打着专业旗号的所谓“专家”“学者”“教授”,在真正的读书人眼里又有几个不是野狐禅?

真正的读书人“板凳要坐十年冷”,肯定是不适合当下出版商的要求的,多半只配死后让下一拨出版商去炒作、去发财、去谬托知己。

其实作家不读书也只是可笑而已,真正可怕的是老师不读书。

是的,你没有看错。很多老师都不读书。

在过去的年代里,中小学教师在很多人眼里就是“知识分子”的形象代表。但是在今天,不读书的中小学老师已经比较普遍。不信你随便去几个老师书房里看看,除了教学参考书和一两本流行读物,还有几本人文经典?即便有,也是他们大学时候买的,早就布满灰尘,正如《死魂灵》中那个叫玛尼洛夫的地主,一本书两年前看到第14页,两年后还是在14页那里。

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曾针对大学生举报老师的现象做过一个分析:为什么举报老师的现象都发生在大学,中学生基本上一起也没有?问题的根子就在于多数中学老师自己不读书,无法给予学生课本之外的知识视野和独立思考能力。当习惯了“标准答案”的学生贸然面对大学老师的“胡说八道”时,自然感到不可思议。

笔者丝毫没有要冒犯广大人民教师的意思,这种现状也不是由老师个体品质决定的,背后有着复杂的多种因素。既有学科的因素,譬如一个数学老师,哪怕他从来不更换教材教案,不了解数学界的动态,也丝毫不影响他做一个教学成绩出众的数学老师。更有考评体系的原因,譬如语文老师总应该经常更新头脑中的资料库了吧?但事实上语文老师也只需要围着教材转即可,教材不变,他就不必变。 

正是因为围绕一根指挥棒转,很多学校甚至一些名校,也只是拿学生当应考机器训练。这些年我见识过什么“快速作文法”“任务驱动法”“五步作文法”……名堂玩尽,套路众多,但却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“法”将目标放在培养学生语感、想象力和思辨力这些最核心因素的训练上。

我一哥们的儿子,小学就开始发表作文,中学时候更是在《人民日报》等报刊发过诗歌、散文、小说,从文笔到思考能力都非常出众。但高中进入某名校,第一次作文就被语文老师打了一个零分。原来这个以“名师”自居的语文老师,规定学生作文只能按他的套路来,起承转合都必须如何如何,决不许越雷池半步。

这哥们自己是个读书人,平时与孩子多是平等交流的方式,也鼓励孩子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。但面对如此强势而又“优秀”的老师,能怎么办呢?他自然也只能劝慰孩子多一点外圆内方的古人智慧。

庆幸的是,这孩子并没被成功“洗脑”,他坚持自我,三年中都没有违心地加入任何他不认同的学生组织。而且在高考中发挥出色,以优异的成绩录入北京大学。

动不动给不合自己套路的学生打零分,这样的老师并不是个别。而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会顶不住压力,最终都会成为其流水线上的“标准化产品”。

老师不读书,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人文精神衰落、思考能力下降。“阅读”与“学习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“学习”是学会技能,而“阅读”的意义在于拓展视野、延展思维。

一个人也好,一个学校也好,一个社会也好,如果整体上热爱阅读,那就不会粗俗和野蛮,不会盲从和狂热,不会势利和冷酷。

眼下随便一则什么谣言就可能引发非理性事件,疯抢啦、围攻啦……人们轻而易举被集体情绪所裹挟,被商家所“利用”,被娱乐主播所“带节奏”……

可怕的是,不少所谓的“优秀教师”“优秀校长”,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让人瞠目结舌。他们一开口讲话,往往观念陈腐、材料陈旧,空话套话甚至蠢话比比皆是。更可怕的是,他们还普遍表现出志得意满、真理在握的样子。在任何一件事上,都要表现出“指点江山”的架势。让人一望而知是个不读书之辈。因为读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让人生疑,让人懂得逆向思维,懂得多元和包容,对真理、对一切未知的事物保持必要的敬畏。

有句话说,“傻子自信满满,智者疑虑重重”。越是不读书的人,越欠缺思想资源,越高度自信。但凡与他原有经验和观念不一致的,他都本能地强烈抵制。

那么,大学老师是不是就读书呢?情况肯定要乐观一些,但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蓬勃生长、压倒一切也是不争的事实。所谓的“读书”早就变成寻章摘句、东拼西凑搞“成果”的游戏。为真理而读书,为自由而读书,为心灵而读书,早就成为传说中的迂腐之谈。

想起当年鲁迅他们那一辈人,个个读书成痴。鲁迅在京12年,有记载的逛书店就达480次之多。


来源:杂文月刊
责任编辑:崔国柱
下一篇: 拍马“三麻”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
相关新闻
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