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文月刊>>推荐文章>>

少拿自己的标准评判别人是否成功

2020-10-19 14:46:13 来源:杂文月刊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杨鑫宇/文  阎广鸿/图

最近两天,《新闻联播》演播厅里的熟面孔、曾经在晚间7点占据众多家庭“客厅C位”的央视主持人张宏民,退休多年之后,再度进入了公众的视野。在一则广传于抖音、快手等平台的短视频中,只见张宏民一身寻常打扮,独自坐在街边的长椅上吃着雪糕。按理说,这则视频记录的,不过是张宏民平淡、安宁的退休生活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:就是这么一则普通视频,竟然在网上炸开了锅。

面对视频中的一幕,许多网民突然对曾经的“央视一哥”同情了起来,表示张宏民虽然事业有成,却“无儿无女,孤单一人”,是人生的“失败者”。很快,这种说法就在网上激起了广泛的争议。在各大新闻媒体的评论区,多数评论者都对这种偏狭而极端的“成功观”进行了抨击。但另一方面,在短视频平台中为类似言论点赞的人却也不在少数。如此分裂的场景,让人不禁思考:当下的社会大众,到底如何看待“成功”二字?一个健康的社会,又应持有一种怎样的“成功观”?

其实,评判他人是否“成功”,一直都是不少人的“业余爱好”。平日里,我们不难听到身边的人从各个角度对他人的境况品头论足。在主流话语体系下,一个人是否“成功”,从来不是这个人自己的事。公众往往认为:自认成功最多只能叫自信,大家公认的“成功”才是真正的成功。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,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对他人加以居高临下的审视,同时也常常会把自己放在被审视的位置上,并为此感到惶恐。

对于这种“成功凝视”与“成功审判”,普通人其实早已见怪不怪。发生在张宏民身上的这起事件之所以会引发广泛关注,最大的原因还是张宏民的身份确实比较特殊。人们不禁要问:如果连“央视一哥”都不“成功”,到底要怎样才算成功?毕竟,从世俗视角出发,能够在事业成就上超过张宏民的人,恐怕百不足一。因此,某些网友将张宏民定义为“失败者”的论述,才令人大跌眼镜。

然而,相关讨论虽然因张宏民而起,但深入思考之后,我们却不难发现:这种将家庭关系视为“成功关键要素”的观念,影响的远不止是张宏民等公众人物。更重要的是,当张宏民被部分网民嘲笑“不成功”的时候,起码还有另一批网民为其撑腰打气。但是,当一个普通人因为同样的原因遭人非议的时候,却未必能够得到同等程度的社会支持。

从字面意义上看,“成功”二字的释义是“达到目的,实现预期的结果”。因此,对于拥有不同人生目标的人,成功的实质内涵自然各不相同。之所以会有这么多人认为张宏民和其他“无儿无女”的人是所谓的“失败者”,无非是因为在他们自己的人生规划中,生育子女是一项重要目标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,“传宗接代”“多子多福”的想法仍旧有不容忽视的影响。但在现代化社会里,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接受这套既定观念的规训。 

一个人将生育子女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之一,当然没有什么不妥。但无论如何,都不应把自己的标准强加到外人头上,替人“鉴定”其人生是否成功。在这个问题上,社会最需要建立的“成功观”,就是“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成功观”。相比于用放大镜对准别人,随意评判别人的人生,每个人首先都应做到“管好你自己”,遏制住对别人擅加评判的冲动。妄图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人是否“成功”,无异于抹消个体的差异化追求。那样的社会绝不会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,是催人奋进的乐园,而只会成为制造痛苦的“机器人工厂”。

摘自《中国青年报》2020年8月31日 


来源:杂文月刊
责任编辑:崔国柱
下一篇: 您会洗手吗?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
相关新闻
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