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文月刊>>推荐文章>>

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

2021-06-16 10:19:05 来源:杂文月刊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姜胜群/文

鲁迅先生在其《随便翻翻》一文中,提到一位明末清初人士杨光先,说这个人的思想很“危险”,告诫人们不要“被它诱过去”。

几百年前死去的杨光先,有着什么思想,令鲁迅先生如此担忧?

杨光先,“明时为新安所千户”,是个“官二代”。杨先生不甘寂寞,以整他人作为仕途捷径。崇祯十年(1637年),他抬着棺材,“死劾”大学士温体仁和给事中陈启新,结果没如愿,反而被廷杖,流放辽西。杨光先借此名声大噪,不吃亏。

明朝灭亡,清朝建立,杨光先又活跃起来。这一次,他要整的人,是清朝钦天监的洋监正汤若望。

汤若望(1592年—1666年),德国科隆人。1620年(明万历四十八年)到澳门,在中国生活了47年,历经明、清两朝。1634年,汤若望协助徐光启完成了《崇祯历书》。1645年,清军入关,他将《崇祯历书》压缩成《西洋新法历书》,进呈摄政王多尔衮。清廷定名为《时宪历》,颁行天下,成为每年编制历书和各种天文推步的依据。这部中西合璧的《时宪历》,也是后来中国编制农历的基础。汤若望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,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“洋监正”。

顺治十七年,杨光先上疏揭发汤若望“借大清之历以张大其西洋,而使天下万国晓然知大清奉西洋之正朔”,证据是《时宪历》的封面上,题写了“依西洋新法”五个字。大清王朝万万年,而《时宪历》只编200年,是恶毒地诅咒大清短祚。刀刀见血的揭发被朝廷置之不理。

康熙即位后,杨光先再次上书,控告汤若望“潜谋造反,邪说惑众,历法荒谬”。当时,康熙才十几岁,没有亲政,大权掌握在独断专行的鳌拜手中,于是,汤若望被判死刑,助手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等被驱逐出境。后来,在孝庄皇太后干预下,汤若望等才被赦免。但钦天官员李祖白、宋可成等被杀,杨光先成为钦天监监正。

钦天监是掌管观察天象、推算节气历法的机构,类似今天的国家天文台,干的是技术活儿。可这位杨光先,是个高喊口号“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,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”的投机分子。一上任,便“遂罢新法,复用大统术”。汤若望刻印的舆图是球体的,杨光先则认为地是平的。他振振有词地说:“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。”还以水为例,说:“大地如圆球,则四旁与在下国土洼处之海水,不知何故得以不倾?”如此见识,离当时的世界科技发展常识相距甚远。这种人管辖钦天监,焉能不出错?

康熙七年(1668年),南怀仁通过计算,认为杨光先管辖的钦天监,预测的次年将出现两个春分和两个秋分是错误的,便上疏康熙。谁对谁错?康熙自己当然无法判断。于是,就命令大学士图海等二十几名大臣携带仪器,先后在午门、观象台等处观察、勘测,以事实对比双方的预测。结果,事实证明,南怀仁的计算是正确的。

古人迷信天象,认为预测不准会招来灾祸。一旨令下,“坐光先斩,上以光先老,贷其死,遣回籍,道卒”——扣帽子,挥棍子,杨光先害人不成,反而丢了乌纱帽,还差点儿掉了脑袋,最后,死在遣回老家的路上。

在《随便翻翻》一文中,鲁迅先生担忧的,不是已经死去几百年的杨光先,而是活在当下的杨光先——“例如杨光先的《不得已》是清初的著作,但看起来,他的思想是活着的,现在意见和他相近的人们正多得很。这也有一点危险,也就是怕被它诱过去。”

如何识别并防备当下的杨光先们,不要被其“诱过去”?鲁迅的方法是多看书,多比较:“治法是多翻,翻来翻去,一多翻,就有比较,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。乡下人常常误认一种硫化铜为金矿,空口是和他说不明白的,或者他还会赶紧藏起来,疑心你要白骗他的宝贝。但如果遇到一点真的金矿,只要用手掂一掂轻重,他就死心塌地:明白了。”


来源:杂文月刊
责任编辑:崔国柱
下一篇: 读书无须比赛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
相关新闻
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