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文月刊>>推荐文章>>

警惕“柏格森悖论”蔓延

2022-02-18 16:16:28 来源:杂文月刊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胡建新/文

从表象中寻求实质、在变化中探究规律,这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。然而,如何寻求、怎样探究,往往比实质和规律本身更重要。如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对,可能会带来风马牛不相及的错误结果。这就不能不提及统计分析学中的一个著名理论——“柏格森悖论”。

“柏格森悖论”是由美国医生和统计学家约瑟夫·柏格森提出的。他在一项研究中发现:医院里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中,同时患胆囊炎的人数较少;而未患糖尿病的人群中,患胆囊炎的人数比例则较高。这似乎可以说明,患糖尿病能使病人减少患胆囊炎的概率。但事实上这个结论是错误的。原因是,在统计样本时只选择了住院病人,而忽略了更多没有住院的人。由于统计方法不对头,导致了统计数据不全面,使两个本来彼此无关的变量之间呈现出貌似密切相关联的因果关系。

现代社会,人们对经济、民生、科技、文化等问题的研究,常常需要借助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。没有数据,往往无法看清世界;但仅有数据,同样无法看清世界,甚至还会以为看清了而作出错误的抉择和决策;倘若用不正确的方法获得了不真实不全面的数据,则更会得出完全错误甚至极其荒谬的结论。不久前,我朋友所在的县城,有家官方机构搞了一项公共产品服务满意率调查,按其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,公众满意率高达96%以上。可是,我朋友的许多同事、熟人和亲朋好友都对那项服务不满意,有的还曾公开提出过批评意见。那么,何来96%以上的满意率呢?原来,那家机构搞的是小范围抽样调查,他们以电话、短信、微信等方式对100位有通信联系的熟人进行了访问,结果大多数受访者碍于情面投了满意票。试问,这样的调查,除了给人以虚高满意率而可以哗众取宠外,还有什么实际意义?

撇开弄虚作假、为我所用、先下结论再找数据等主观意识上的错误根源不说,“柏格森悖论”主要源于就事论事、以偏概全的直线思维方式,由此带来的一个简单工作方法就是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。一幢居民楼煤气泄漏爆炸造成人员严重伤亡,初步调查结论为煤气设施老化所致,于是某些管理者便断定凡煤气泄漏都与设施有关,于是来个煤气设施大更换便完事,根本不知道或不懂得去检视反思可能与事故相关的其他不安全因素。类似的事例,人们早已司空见惯。譬如,煤矿瓦斯爆炸了,就呼呼啦啦地到所有煤矿普查一遍;沉船事故发生了,就认认真真地对所有船只察看一遍;化工厂出事了,就轰轰烈烈地对所有化工企业严查一遍……然而检查完了似乎就万事大吉了,并没有举一反三、系统治理的“下篇文章”。不是说这样的检查不该搞,而是说仅仅搞这样的检查是远远不够的!万事万物错综复杂、千变万化,造成各种事故的原因盘根错节、千头万绪,倘若头脑简单、思维固化,只知道风来门挡水来土掩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不会用全面、系统、联系的方法观察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,不知道从源头上严防事故、从釜底下断然抽薪,又怎么能使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和根本消除?都说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害死人,其实“柏格森悖论”——思想方法、工作方法不对头——也会害死人。

马克·吐温有句名言:“手握锤子的人,看什么都像钉子。”有些人总是习惯于在某个小圈圈里观察问题、思考问题,结果必然是一叶障目、以偏概全,只见树木、不见森林,甚至掩耳盗铃、自欺欺人。有个故事说,一辆汽车在黑夜里抛锚,司机估计没油了,于是下车检查油箱。因为没带手电,他便掏出打火机照亮,结果“轰”地一声巨响,油气被引燃而发生爆炸……事后,他痛心疾首地说:“当时只想借打火机的光看看油箱里还有多少油,根本没想到打火机会引爆油箱。”这就是典型的直线思维惹的祸!它只会用单向、孤立、固化的思维方式面对问题,不能认清事物发展的特点和规律,不能把握事物变化的本质及其相互联系,因而看到和想到的总是且仅仅是“冰山一角”,这就难免产生认识上的谬误、判断上的错误和决策上的失误。

面对纷繁芜杂的现实世界,管理者应当学会全面思考、系统分析和辨证施治,警惕“柏格森悖论”蔓延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,防止因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简单而危害事业、影响发展,勤于深入实际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,善于洞察事物的整体、本质、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,从而得出准确结论,作出正确决策。


来源:杂文月刊
责任编辑:崔国柱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
相关新闻
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