杂文月刊>>推荐文章>>

臣知无不言君敬用其言

2022-07-15 16:09:27 来源:杂文月刊
进入移动版,省流量,体验好

洪 水/文

在中国历史上,第一位去世后被群臣议立庙号“仁宗”的皇帝,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赵祯。对于赵祯在位的42年,一个重要的评价是“为人君,止于仁,帝诚无愧焉”。

赵祯确实性情仁厚,对大臣、对宫人、对百姓都很仁慈;无论为政还是为人,都很仁义。仁宗之仁,是自然天成的吗?读《宋史》和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等史书可以看到,听谏、用谏、任谏成就了仁宗之仁。

仁宗皇帝在位42年,“搜揽天下豪杰,不可胜数。既自以为股肱心膂,敬用其言,以致太平”。苏轼的这一概括,可谓精辟:“以致太平”,是因为“敬用其言”。

中国历史上,恐怕没有哪个朝代产生过那么多名臣——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,“三苏”加欧阳修、王安石、曾巩,都在仁宗朝登上历史舞台;“宋初三先生”石介、孙复、胡瑗,“北宋五子”周敦颐、邵雍、张载、程颢、程颐,著名的御史包拯、赵抃、唐介,包括写《梦溪笔谈》的沈括,也竞相活跃在仁宗的朝堂上。

他们有的以文学称世,有的以科学著称,然而几乎又都是卓越的政论家。在赵祯执掌朝政的过程中,这些能工名臣如众星拱月般围绕在他身边,献良策、进诤言。“臣知无不言,君敬用其言”,君臣默契超乎寻常。

赵祯最宠爱的嫔妃张氏,想求赵祯为自己的伯父张尧佐升官阶。赵祯意任其为三司使,包拯立即阻止。赵祯退而求其次,改任为节度使,包拯还是激烈反对,还带领言官与皇帝理论。

赵祯大怒:节度使是个粗官,为什么还要说三道四呢?唐介冲上前说:太祖(赵匡胤)、太宗(赵光义)都曾经做过节度使,可不是粗官。赵祯悚然,最后放弃了任命。

有一次,赵祯回到寝宫,突然头痒,便没有脱皇袍就叫太监给自己梳头。梳头的太监看到皇帝怀里有一份奏折,问道:陛下怀里是什么?赵祯解释,是朝臣建议减少宫中的宫女和侍从的奏折。

太监说:大臣家里都有歌伎舞女,一旦升官还要增加。陛下侍从并不多,他们还要削减,太过分了!赵祯没有接话。太监又问:陛下真准备削减吗?赵祯说:有道理的建议,朕当然要采纳。

太监不满地说:如果削减,请以奴才为削减第一人。赵祯顿然而立,叫主管太监入内,按名册检查,将29名宫人和梳头太监削减出宫。

事后,皇后问道:梳头太监是陛下多年的亲信,又不是多余的人,为何将他也削减?赵祯说:他劝朕拒绝大臣的谏言,朕怎么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!

儒家认为,克己复礼谓之仁也。凡人皆有欲,更别说九五之尊的古代帝王。赵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,关键是身边有一大帮生性耿直、敢于直言甚至火烹水煮都不怕的朝臣。

有一次,大将王德用给赵祯进献了二名美女。大臣王素知道后立即进言,要求赵祯退掉。赵祯犹豫一番后,还是命令太监:王德用送来的女子,每人各赠钱三百贯,马上送她们出宫。

说完,皇帝竟然一时泪水涟涟。王素见状连忙说:陛下认为臣的奏言是对的,也不必如此匆忙办理。女子既然已经进宫,过一段再打发她们走就行了。赵祯回应:朕虽为帝王,但也和平民一样重感情。将她们留下,日久情深,恐怕就送不了啦。

史书记载,赵祯驾崩,“京师(开封)罢市巷哭,数日不绝,虽乞丐与小儿,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”。

北宋史学家范祖禹总结:“畏天、爱民、奉宗庙、好学、听谏,仁宗行此五者于天下,所以为仁也。”

摘自《解放日报》2022年6月7日


来源:杂文月刊
责任编辑:崔国柱
下一篇: 疏通堵塞的管道
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
			河北新闻网
			官方微信
			
			河北日报
			客户端
			

相关新闻

电子报
立即打开
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